人文

《侘寂风与明式家具:主流之外的高级审美》

侘寂风与明式家具:主流之外的高级审美

本文摘要:

侘寂是是小红书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美学风格,其实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术语 Wabi Sabi由两个汉字字符组成。 Sabi(寂)据说可以追溯到八世纪,当时它被用来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示荒凉。从十二世纪开始,这个词演变成对陈旧事物的愉快沉思。术语Wabi(侘) 是在15世纪才出现,以指定一种与茶道密切相关的新的审美感受,wabi的定义可以追溯到孤独或忧郁,对宁静生活的欣赏,以及远离城市的喧嚣。深刻体现了禅宗文化中“无一物中无尽藏”的思想境界。这篇文章,从以下几个角度重点解析: 一. 侘寂风格的起源地:缘起中国,兴乎日本;二. 侘寂风格的精神内核;三. 侘寂风格的外在表现;四. 侘寂风格与明式家具的美学关联。


苏作诚品 徐锋华


 

侘寂是是小红书上非常流行的一种美学风格,

其实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术语 Wabi Sabi由两个汉字字符组成。

 Sabi(寂)据说可以追溯到八世纪,

当时它被用来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示荒凉。

从十二世纪开始,这个词演变成对陈旧事物的愉快沉思。

术语Wabi(侘) 是在15世纪才出现,

以指定一种与茶道密切相关的新的审美感受,

wabi的定义可以追溯到孤独或忧郁,

对宁静生活的欣赏,以及远离城市的喧嚣。

深刻体现了禅宗文化中

“无一物中无尽藏”的思想境界。

 

 

这篇文章,其实我们借鉴了很多老师的研习成果,将从以下几个角度重点解析:

 

一. 侘寂风格的起源地:缘起中国,兴乎日本

二. 侘寂风格的精神内核

三. 侘寂风格的外在表现

四. 侘寂风格与明式家具的美学关联

 

一、侘寂风的起源:缘起中国,兴乎日本

 

“侘寂”最初起源于中国宋代的道教,后来传入佛教禅宗,到了南宋时期,荣西和尚把禅宗从中国带到了日本,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

所以侘寂美学受到道家以及禅宗的深刻影响,吻合唐宋时期诗词与水墨画里苍凉、极简的氛围。


Wabi Sabi侘寂现在无疑是日本国民情感的一部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千利休的故事——一位16世纪的禅宗和尚,他创立了茶道理论,至今仍在流行。

 

据说,年轻的千利休渴望学习茶道的祖先仪式,于是去寻找一个公认的茶大师——珠光。后者想测试他新徒弟的能力,于是请他照顾花园。千利休把花园从上到下清理干净,直到它变得完美。然而,在向师傅珠光展示他的作品之前,他摇一摇樱花树,樱花落在地上。这种不完美的接触给场景带来了美感,这就是 Wabi Sabi概念的诞生。

陶碗,黑色樱庭落釉

 

千利休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和最有影响力的茶师,在历史上,他帮助改变了以前的茶道,从简单的物品和极简的茶室氛围中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精致之美。

17世纪初,乐烧黑釉茶碗,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

 

在一个没有多余物品的房间里,通过使用不完美的物品,有时是破碎的,有时是修复的,千利休使品茶的时刻成为与精神的真正交流,这是由以下原则滋养的:和谐、纯洁、尊重和宁静。这种仪式后来也被称为茶道 。


在日本陶器中,杯子经常变形和不规则,因为在他们看来,每个物件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才有自己的魅力。

 

随着茶道所营造的境界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作为表达这种审美的词汇——侘寂,得以深入人心。

 

二、侘寂风格的美学内核


万物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而真正的美从来不是只有新鲜的,只有自然的、未经雕饰的,才是最美的。

 

作为禅宗精神的外化或者物化,茶道所要传递的,正是禅宗实质——反对抽离现实寻求超越体验,把对彼岸的眺望收回到当下,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挣脱个体生命的局限,实现个体与集体、短暂与永恒、局部与整体、有限与无限的圆融贯通,进而达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伦纳德·科伦是一名美国建筑师,他创立了Wabi Sabi侘寂美学理论,并帮助将这种观念传播到日本以外。

 

他还区分了Wabi Sabi侘寂的形式和内涵精神。是概念的物质表现,通过物体及其排列,或通过感觉或声音。 精神是理解 Wabi Sabi侘寂的哲学方法,通过理解,从而去体验它。

  

 

侘寂是动态的,是让你想象到过去或未来的,是随时可以发生的,也最不是固有的。当衰减、染浊和退化的自然过程,都在你的眼前中如实呈现,那一刻,一朵花,一杯茶里,都能看到“人生有限,众生皆苦”。

 

也许侘寂的真相,就是人生的真相,就是大自然的真相。所有事物都是非永存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所有事物都是未完成的。

 

今天,这种观念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它 鼓励人们回归谦逊,以及尊重自然、回归自然的价值观。

 

三、侘寂风格的外在表现

 

【展示真实的拙朴与残缺美】


残缺是侘寂风意境当中的灵魂,所有的元素都拒绝精致主义,充斥不加修饰的拙朴感。物体本身的型体,质感,色彩,光泽,都是绝对不完美,充满残缺的拙朴感。给人感觉是在时间中被消磨的时光感,也给人一种极其真实的感觉。


【展示时光流逝的沧桑陈旧之美】


侘寂风的已经充满岁月的沧桑,所以侘寂风里的各种物件都有破旧的痕迹,比如刻痕,斑驳的墙面印迹,或者是青苔等等,表面上虽然脏旧,虽然破烂,但是也不乏一种来自岁月的自然美。


 

【归隐静谧逃离世俗之美】


而幽玄之美一定会引发脱俗之美,脱离世俗。带着逃离感,重新进入了一个安然、静谧的空间,茶室短短的帘,隔开的是一整个外面的世界。


庭院深深深几许,通往茶室的路要穿越树木,栅栏,岩石,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与世俗逃离,寻找内心的平静。


 

四、侘寂风与明式家具

 

侘寂与明式家具的美学在精神内核有很多共同之处:

明式文人家具追求的“古朴”,就是崇尚远古人的质朴之风,崇古不追新,追求大自然本身的朴素无华,推崇从古人吸取文化的力量和传承。

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文震亨《长物志》

  如论及方桌时说:“须取极方大古朴,列坐可十数人,以供展玩书画”。

 

在论及榻时又说:

“古人制几榻,虽长短广狭不齐,置之斋室,必古雅可爱……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而古制荡然,令人慨叹实深”。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家居环境:“盖居室之制贵精不贵丽”他认为家具制作“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顺其性者必坚....”

可见,侘寂的美学与李渔和当时其他文人的审美品味有血脉相连的文化联结。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人神骨俱冷。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气。”这种大隐于市的追求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成为晚明文人的一种生命态度,它突出了当时人志于道、游于艺的崇高感和自由度。

文人们推崇的家具有各种讲究,风格要古雅,器型需简素隽永,材料多选黄花梨、紫檀、铁力木之属,用材质自身的纹理质感,追求自然朴素之美。

讲究“以少胜多”,无过多、繁重的雕花装饰,对线条则是“计墨如金”。一个家具部件,如同一个汉字笔画,用一个适度的曲率,成全整体造型的美观。曲线流畅,直线刚劲,线与线之间穿插、重叠、错落,在不同的空间和角度上,产生变化灵动、层次丰富的情趣。

苏作诚品宋风明式禅椅

 

仿古明式刀牙书案


明式家具是端肃的、板正的,不以放松身体为目的,反而是要人端正姿态。无论何时何地,礼仪风范都不可抛却。“侘寂”提倡的回归谦虚与明式家具既以人的身体感受为重,又引导着人的修养与自省,这在精神内核层面都是遥相呼应的。

 

 

「参考文献」

《侘寂之美与物哀之美》(川端康成、安田靫彦 著)

《日本美学3-侘寂》(大西克礼 著)

《禅.庭》(枡野俊明 著)

 



苏作诚品更新于2022-07-29 13:34:01







上一个:
下一个:

TOP

BOTTOM

    明式家具标志性品牌

    苏作家具,几乎成为明式家具的代名词,其核心发源地在苏州东山、西山一带。

    苏作家具无论是选材、工艺、造型和韵味,均体现了浓郁的明代文人气息。

    江南自宋明以来就是全国器物文化和手工艺的中心,江南园林文化赋予了苏作肥厚的人文土壤,

    加之江南文人群星荟萃,状元进士人数在全国首屈一指,

    文人的深度参与,是苏作与众不同之处,赋予了明式家具全新的艺术高度。

    明式家具以用料考究、线条流畅、结构极简、比例精准等特点赢得了艺术的最高地位。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包含:明式家具设计、明式家具雕刻、明式红木家具木工、苏式红木家具漆工等门类,

    涵盖明式苏作红木家具的生产技术、结构工艺、质量检验三个部分。

    明式苏作家具结构多达200多种榫卯,比其他木构榫卯更趋多样、精密、巧妙。

    明式苏式家具注重符合人体的尺度,如座椅的设计,养成良好的坐姿,体现儒家风范。

    明式苏作家具制作技艺形成了“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工艺精良、漆泽光亮”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版权所有 2022 © 苏作诚品    苏作家具研习社

    苏作诚品拍卖会专场 | 苏州博物馆的家具 | 苏作家具非遗传承人 | 明式家具榫卯谱 | 苏作家具工艺谱 | 苏州大红酸枝家具厂 | 明式家具发源地

    .  .